都說追求名牌手包是女人的專利,但近日有新聞報道,中國不少職場精英也開始追求名牌手包。某品牌包包去年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中,男性占據了45%的份額,而在美國,這一比例僅為7%。昨日,記者就此采訪了本報“寫字樓上”群里的各位職場男士,果然,不少男人都認同:作為一個職場精英,有一個好包那是“必須的”。
手包隨事業水漲船高
一身簡單的休閑裝,卻搭配一個價值4000元的包包。這是漢口一家企業高級銷售經理高曉東的標準配備。從最開始不用包,到后來隨便買個幾十元的包,再升級到幾百元,再到目前的幾千元的包包,這一路走來,都見證著曉東事業上的升級。
十年前,26歲的曉東從外地來到武漢,進入一家公司做最底層的業務員,那時事業剛剛起步,經濟上也不寬裕,穿著自然也不講究。因為是外地人,業余時間曉東很喜歡和一幫朋友小聚,這幫朋友都來自相同的行業,幾年下來,就營造了這樣一個“圈子”,大多和他差不多的背景:家在外地,奮斗在武漢,一切都靠自己打拼。
這個朋友圈雖然是很放松的友情,但實際上各自又暗中較著勁,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做得更出色。首先是大家一起喝酒時,慢慢發現圈子里有的人用起了手包,顯得頗有范兒,于是大家迅速暗自跟風,而漸漸地,隨著圈子里的人用的包檔次升級,大家也會給自己加碼。好像你沒有這個大牌包包,就會從這個圈子里“出局”。而實際上,這幾年間,曉東也從基層的業務員做到了企業高管,慢慢為自己的行頭升級,從經濟上而言不構成很大的壓力。“在這個圈子里,顯然不能他們有,我沒有。”對于曉東而言,花大半個月的工資買一個包包,也不算太奢侈。
大牌包成身份的象征
過年期間,章錦去了一趟香港,這次去再次“奢侈”了一把,他又給自己買回一個價值超過一萬元的包包。
當小表妹嘲笑老哥是個“敗家子”,說他已經有很多這種奢侈包包時,他美了一下:“你哥我這個身份地位,還就得用這個好包。”
32歲的章錦,對于同齡人而言無疑算得上事業有成,他自己有三家大型的KTV,因為從事的是比較前沿的行業,他和身邊的朋友都打扮得非常時尚,走的是型男路線。而章錦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香港購物,每次去香港,少不了要給自己買皮包和皮帶等物品。在他看來,包包是個實用品,但也能是個收藏品。談生意時,一瞥對方的包包,就知道對方是不是個精致的人,大概身家都差不多能估算出來。小表妹給他盤算了一下,章錦從開始喜歡買包到現在,一年至少會給自己買兩個,而且價格都在8000元上下。
對于小表妹的“指控”,章錦倒不覺得自己有多奢侈,他認為自己也沒其他需要消費的,買幾個包包犒勞自己無可厚非,更為關鍵的是,出席各種商業場合時,精英男士的確需要高品質的包包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自信,也能顯示自己的實力。“很多時候我出去談生意,把包包往桌子上一放,對方大概也能看出我的經濟實力。”章錦說出了其中的“玄機”。
愛心包包 搭配精致生活
作為一家小公司的老板,肖豪的包包并不算太奢侈,價值1500元的一個手包。但他很珍惜,因為包包是愛心牌的:老婆送給他的生日禮物。
拿到這個禮物后,肖豪非常喜歡,但怕容易磨損,也不是經常用。每次出席比較重要的場合,或者穿得很有型時,就拿出來搭配一下。高品質的包包看上去也非常“抬人”,讓肖豪更有型男的范兒。當然,對于肖豪而言,包包主要還是突出它的功能性,方便裝些文件、電腦等,其次才是裝飾性。最起碼,背一個不錯的包包,比起手上雜亂地拿著一堆材料看上去更舒服,再就是和著裝搭配起來,形象也豐富些。“背著一個時尚美觀的包,又是老婆送的,在情緒上是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優勢的。”肖豪如此認為。
在徐東一家公司做銷售經理的占松,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愛心包包。奉獻這個愛心的是他的一個客戶,包包是一個大牌的手包,價值也在好幾千。因為平日工作都是四處奔波,占松很少會用到這個包,只有在搭配一些比較不錯的服裝,出席一些高檔場所時,才會將它拿出來,所以雖然用過兩年了,看上去還有八成新。“我看了一下,身邊的男士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高檔的包,也不見得多攀比,大概就是為了搭配一些比較高檔的服裝準備的吧,我反正挺隨意的,不覺得太特別。”占松的話也是一部分職場精英男的心聲。
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《門窗幕墻英才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