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來的建筑外墻,如清水磚墻的勾縫,外墻抹灰,做水刷石,貼馬賽克、瓷磚,貼石材等,都是必不可少的墻面施工工序,這些工序為工程質量和外墻保溫提供了保障。而如今使用的墻體材料本身就不成熟、不穩定,導致主墻體的砌筑質量和保溫性能差強人意。再粘上一層易燃泡沫板的外保溫材料,不僅增加了安全隱患,還掩蓋了墻體質量問題。”在烏魯木齊市建筑行業工作十多年的李先生說。
“阻燃性能較好的建材有酚醛泡沫板、巖棉板,但這兩種材料相對貴一些。”李先生說,同樣密度的保溫板材,阻燃程度不同,價格也不同。燃燒性能級別從“可燃”提高到“難燃”,每立方米售價也會漲兩三百元。如果整個工程按總造價算,僅這一項成本就相差幾百萬元。
當記者問及阻燃劑時,李先生說:“保溫材料以體積計價,加阻燃劑后也不會‘增肥’,因此有些企業為節省成本,在添加阻燃劑環節偷工減料,導致產品不達標。”
“目前往苯板里添加阻燃劑,是工程承包方的選擇,但他們卻常常不用。”李先生分析說,其中原因有兩點:一是怕貴。不少開發商和工程承包方唯利是圖,習慣“能省則省”;二是怕煩。總盼著施工簡單快捷,以最小的人力、時間和成本完工。劣質保溫材料不但便宜,而且便于施工。廉價的苯板,一大塊就1.2平方米,直接往墻上貼,多省事。
“現如今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,一棟樓里住數百戶都是常事。一旦局部失火,外保溫層極易著火,進而則會引起整棟大樓燃燒。因此,及早叫停易燃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勢在必行。”李先生說。
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《門窗幕墻英才網》